一、历史沿革
我校信息类教学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在医学类学生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2001年,我校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学生;2012年,我院中医药信息学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2013年,我校设立中医药信息学博士、硕士学位点,开始招收信息类研究生,我校牵头申报的数字中医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我院设立中医药数字化技术基础研究平台;2014年,增设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18年,学校整合校内信息及数理类学科及专业,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一线教学人员34人,教辅人员6人,行政人员9人,其中76%为45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一线教学人员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25人,占比74%,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千亿体育平台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为代表的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
三、组织机构
学院下设办公室、科教科、学生管理科3个行政科室,教学单位设3系、2部、1中心。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医学信息工程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分别承担相应专业建设及相关信息类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任务,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教学部承担全校信息类本科生公共课、研究生信息类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任务,数理教学部承担全校本科生数学、物理类课程的建设与教学任务,信息教学实验中心为全校各层次信息类、物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场地。中医药数字化技术基础研究所依托学院进行建设并通过中医药信息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开展工作,归属于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校级一流建设学科、数字中医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子平台、民盟湖南省委湘赣医养一体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共同支持与促进该研究所与学院发展。
四、办学层次
学院现有本、硕、博三个办学层次,全院学生规模近700人。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拥有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医药信息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2020年起调整为电子信息类)硕士点。
五、学生培养
学院学生培养质量高,综合素质全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了一批以第一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志兴、被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的2015届“最牛就业寝室”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近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斐然,2015年至今,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湖南省教育网络安全技能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累计参赛人数超过300人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80多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多项。